為什麼忘掉前任這麼難?心理學家這麼說

 

一月是情侶最容易分手的月份,

許多情人可能在新年時重新省思與對方的關係,

發現彼此真的不適合,但分手從來不是容易的事。

 

為什麼分手會這麼痛苦、忘掉前任會這麼困難?

有些事可能讓我們的感情世界整個崩塌,像是與交往多年的情人分手。

有些人很久都走不出來,甚至陷入憂鬱。

分手的人可能食不下嚥、24小時纏著朋友傾吐心事,

或縮回自己的保護殼裡,拒絕與外界接觸。

西北大學博士班學生拉爾森(Grace Larson)專門研究親密關係,

她對分手心理學特別感興趣。她參與亞利桑納大學研究計畫時,

以剛結束一段痛苦分手的年輕人為研究對象,

使用調查、專訪、心率監測器和感測器等方法,判斷對方想到分手經驗時,

手汗是否增加。研究結束時,她聽了200多個學生談他們的分手經驗。

拉爾森很好奇,分手為什麼對人影響這麼深、在生命裡留下各種痕跡,

害人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隨便找人約會或失去愛人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跟情人分手代表喪失親密、互相照顧的感情來源,

還會撼動我們的身分認同、打亂生理時鐘、強迫我們改變對於未來的假想。

 

為什麼分手這麼痛?

專家說,因為分手改變了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

墜入情網最美妙的部分就是跟對方親近到幾乎融為一體,

研究證實隨著關係變深,情侶之間的心理學界線也以好幾種不同方式變得糢糊。

每次你掏心掏肺,每一次的交流,都會讓情人分享彼此的特徵、技能、觀點和情感。

她可能交男友後也跟著愛上NBA,他可能漸漸學會欣賞韓劇。

感情愈深,兩人就愈傾向從「我們」的角度思考:

怎麼做對我們最好、我們想要什麼、我們未來會怎樣。

一旦這個過程逆轉,會讓人無所適從、抑鬱沮喪,結束一段關係,

會讓我們開始質疑許多對自己的想法。

 

維拉諾瓦大學(Villanova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史洛特(Erica Slotter)

和同事的研究證實,這種不確定會帶來心理壓力。

他們追蹤69位大一新鮮人的感情狀態半年,

每隔2週就詢問他們的狀況,以及他們是否清楚知道自己是誰。

 

史洛特檢驗其中26位6個月內分手的學生

發現他們的自我認知清晰度在分手後迅速下滑

在研究最後幾週分數還持續下降,而他們的自我認同愈混亂,憂鬱程度也愈嚴重。

 

失戀會改變身體狀態

在交往關係中的情侶,會開始對另一半的思考、感受、生理狀況產生強大的影響。

亞利桑那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斯巴拉(David Sbarra)

和康乃爾大學人類發展教授哈染(Cindy Hazan)主張,

親密伴侶會幫助我們的身體系統維持平衡,在我們生氣時幫我們冷靜,

我們拖拖拉拉時催促我們前進,幫忙我們設定生活步調,

像是決定吃飯時間或睡覺時間。

伴侶一般會扮演鬧鐘、和事佬、安全避風港等角色,

不管一段關係甜不甜蜜,伴侶都會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習慣彼此的存在。

 

結果就是,分手有如突然剝奪咖啡成癮者的咖啡,讓雙方都出了狀況。

斯巴拉和哈染提到,經歷分手的成人,身體出的狀況與被迫離開搖籃的嬰兒有些類似,

包括焦躁不安、睡眠中斷、胃口時好時壞等等。

這些特徵也很像剝奪某人自然光後的反應,

對方生理時鐘會被打亂。如果你經歷分手、晚上在床上翻來覆去,

可能不只是因為悲傷,而是因為伴侶先前一直扮演固定你作息的角色。

這種身體失調不但令人不舒服,也可能造成健康問題。

想到一次痛苦的分手時,人們會展現出壓力的徵兆,

像是心率和血壓升高,長時間可能對健康造成負面後果。事

實上,離婚而沒有再婚的人,早死的機率比較高。

 

付出愈多,分手就愈難熬

付出是維持一段關係的無價資源,讓伴侶有動力照顧彼此,

促使你們為對方原諒、犧牲,也提供一種安全感。

付出不只是堅守在愛人身旁,也與對方建立密切的感情關係,

你思考的未來裡面會自動出現他。

 

但付出也有風險,高度奉獻的情人分手機率較低,不過一旦分手,

情感上的衝擊也會非常糟糕。事實上,

一段關係的長短和甜蜜與否不必然影響分手的毀滅性衝擊,

但那些對伴侶做出具體貢獻的人(例如搬去一起住、計劃結婚),

分手後對生活的滿意度也急遽衰退。

就像放棄部分自我認同會讓你受傷一樣,放棄未來規劃也會傷人。

如果你假設你的餘生都會跟另一個人在一起,

分手代表你必須被迫放棄你計劃的海外旅行、家庭計畫甚至替孩子取的名字,

這種大規模的心理修正,令人混亂、精疲力竭、覺得難熬。

 

我們該怎麼做?

 

允許自己憤怒

分手幾乎不會只觸發一種情感,如果你分得不情不願,可能會很悲傷,

因為你失去了重要的人,可能也會期待以某種方式與前任復合。

你可能會灰心喪氣,因為你對痛苦的情況幾乎沒有控制能力,

也會很憤怒,責怪某人造成你的痛苦,也可能對前任念念不忘。

 

當然,我們多數人希望分手後愈快走出來愈好。很反直覺的是,

要忘掉前任,最好的方式就是接受你的憤怒。

有一項研究在一個月內密切追蹤年輕人對分手的感受,

結果發現受試者若對前任的愛特別強烈,分手隔天也會更悲傷。

相較之下,異常憤怒的受試者,也比較不悲傷、沒那麼愛。

學者推測,憤怒的情緒可以預防我們在悲傷和渴望之間反覆。

正面面對分手,不要逃避去想、去談論

 

對分手的完美合理反應,就是盡可能不去想。

多數人不希望無限重覆吐露分手的細節,也肯定不想對陌生人傾吐負能量。

但亞利桑那大學最近的研究顯示,去想、去談論分手,其實是有療效的。

柏克萊大學專家建議,你也可以從第三者的角度,試想一下整個分手過程,

這種技巧可以幫助你盡快脫離沮喪憂鬱的情緒。你也可以寫日記,

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可能發現比起幾個星期前的嚴重失眠,

現在已經好多了。你也可以列出值得信任的人,

像朋友、家人、治療師,向他們確認自己是否有進展。

 

策略性避開前任

想與前任連絡的渴望可能會非常強烈,大約有半數人會希望與前任當朋友,

約90%年輕人會以某種方式留下前任的蹤跡,例如偷看臉書近況。

如果你屈服於這種衝動,可能就得付出代價。

看到前任的時候,人們通常會覺得更悲傷(而不是好笑),也會覺得更愛前任,

這對走出來沒有任何幫助。用網路追蹤對方可能也很有害,

研究證實用臉書監視前任動態,會帶來抑鬱、渴望,減少個人成長。

亞利桑納大學的研究指出,如果你真的接受了分手的事實,

那與前任接觸會感覺比較好一點(這裡指的接觸不包括性行為)

,因為真正走出分手的人,不再會依賴前任的安慰或支持,

前任也不會觸發對親近的渴望以及隨之而來的不滿足,

反之能夠真正享受與前任的友誼。

 

你終究會走出來

分手可以非常難熬,但你應該保持樂觀,

因為悲傷通常走得比你預期更快。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心理學副教授伊斯特威克(Paul Eastwick)

與西北大學心理學教授芬克爾(Eli Finkel)的研究證明了這點。

 

而且分手不只是受苦的緣由,也可以是成長的機會。

在反思分手時,我們會開始認識到自己做為人、做為伴侶有多少長進,

我們可能跌跌撞撞地找回先前因伴侶不喜歡而被忽視的自我認同,

也可能重新發現自己的潛力。

即使心知分手是正確決定,與另一個曾彼此交纏的生命分開,

也不是容易的事。但如果你們夠堅定,

就能在獨自一人的狀態重新認識到自己是誰、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